【保戶自學系列-投保篇07】想省錢,結果花更多?一次戳破終身醫療的五大迷思
2021 Dec 25 保戶自學系列 必讀精選
「賠這麼少是能耗溝逆(台語)!?我一年保費繳多少去了,你們只賠這樣,還不如不要買!」,在經歷了幾次這樣的被質疑之後,我沮喪了很久。
明明終身醫療是客戶喜歡的,也是客戶需要的,明明公司也是這樣教育我們的,明明我都照著做,但為什麼會只賠這樣?我跟客戶有相同的疑惑?
時間拉回N年前,我曾經要買終身醫療,那時是保險阿姨跟我說的:「買保險就是要買終身的阿,你都沒終身醫療,這樣不行啦」,我當時覺得她說的很有道理,確實是該買一張了,但後來因為體況,我就被拒保了(哈哈哈哈),當時還傷心了好一陣子,想說我下半輩子該怎麼辦才好,沒有終身醫療讓我靠了(嗚嗚)。
接著我就進入保險業,進來當時拒保我的公司當保險業務員,我開始賣終身醫療,終身醫療就像是永不退流行的經典款服飾,永遠都擺在最顯眼的位置,只要是要買醫療險的客戶,一律就是終身醫療買起來,醫療險=終身醫療,那時我是如此的深信著(因為公司也是這樣教育我們)。
這中間到底哪裡出了錯?
當我開始意識到深埋在終身醫療背後的地雷時,我的想法就改變了,之前的我把保險的功能給擺到錯誤的位置去了,才導致行銷時「買賣雙方都以為做了正確的決定」,到了理賠時變成「買賣雙方才發現這是個錯誤」。
以下是常見選擇買終身醫療的說詞,每一個表面上都有他吸引人的點,但背後都有他的前提與時空背景,當這些「前提與時空背景」已不復見時,你所執著的,還是對的選擇嗎?
故若你「現在」想買終身醫療、或是想幫孩子買終身醫療,對終身醫療有著「執念」時,希望你看看以下幾點:
文章很長,將近有5千多字,建議點選下方的目錄大綱從你最想看的那段看起。
【迷思一】繳20年就好,就有終身保障,老了生病時就靠終身醫療
這邊要分別拆開來看,一個是繳20年就好、另一個是就有終身保障
只繳20年背後沒說的事
其實只要把保單翻出來看一下,裡面的投保內容9成都是「主約 附約」,撇除只單買一個主約,這才會是屬於只繳xx年就不用繳了,但其餘的,都是主約在滿期(10年、20年或30年)之後,是主約不用再繳費了,但附約(一年一約性質的)都還是得持續繳費的。
最常見的一年期附約就是意外險,大都是能一直續保到7、80歲,也就是說除非你選擇要捨棄它,不然,是會一年一年繳費下去的哦。(實務上是超多長輩巴不得意外險可以一直延長年限的,因為在一定年紀之後,要買意外險也都買不到了)。
到這邊,你可能會說那就不要一年期的附約,全都買主約形式的就好了,這樣就只要繳xx年就可以了,可是瑞凡,你知道這樣子全部險種都買主約型式的保費會有多驚人嗎?? (你看到保費之後就會選擇放棄這個念頭的那種驚人)。
當理賠金過低,無論你幾歲,終身保障只是個笑話
來,讓你繳滿20年之後,你的終身醫療會變怎樣?保單跟房子一樣,過了20年都變成中古的了,但房子可能價值還能維持甚至上漲,但你手上的「中古保單」卻已經落入無用武之地的窘境,因為終身醫療被困在你買的當下,而醫療科技卻持續在前進著。
時間一直在推著醫療科技前進,但你的保單不一定。
買醫療險卻轉嫁不了醫療費用,得自己籌錢來付時,這叫有買醫療險嗎?
不敢住好一點的病房,因為要自己出錢(終身醫療只出一點點)
不敢用好一點的醫材,因為要自己出錢(終身醫療只出一點點)
不敢選擇自費的療程,因為要自己出錢(終身醫療只出一點點)
不敢在家多休養幾天,因為理賠金太低而要急著要上班賺錢(終身醫療只出一點點)
當保障根本不給力時,無論你幾歲,都是沒有保障的!且三不五時還容易出現這種狀況《做了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手術,理賠時卻被少賠了,舊保單遇上新式手術的困境》,除了理賠金很低,還很容易被少賠。
有用過電話卡或BBCall嗎?終身醫療就跟它們一樣,曾經很好用、曾經人手一台,但這個曾經已經被狠甩在後頭,看看你手上的手機就說明了一切。放在你抽屜裡的BBCall與保單都沒有壞,只是被更好的取代了,所以終身保障是個一戳就破的泡泡,經不起市場的考驗。
繳完20年的終身醫療,往往下一步都還是要投保新保單來做補強,只想繳費20年真的與現實差異過大,若真的有人只買終身醫療,真的只繳費20年,後續都不理它,那麼到了年老時,握著一個卑微的保障來說服自己終身有保障,就跟月領3千也可以說自己有領月退俸不用擔心生活有問題,這般的令人傻眼。
【迷思二】終身醫療的保費繳比較少,一年一約的要繳很多錢
上面的迷思一已經說明了絕大部分人的保單內容都是主約搭配付約的組合,所以總繳保費比較少也是個假議題,且只看總繳保費會失真,因為過低的理賠金會讓你無形中付出更多的錢錢。
理賠金過低,代表著無形中讓你付出更多錢
來看一個幫孩子從小買終身醫療,結果孩子到了青春期時要做正顎手術,這個終身醫療倒底是出了什了力??
這樣的理賠金額有符合你對終身醫療的想像嗎?任何父母看到這樣的理賠金都會跳腳,沒想到幫孩子買的終身醫療這麼不可靠! 且既然是終身的就代表它會跟著你(或你的小孩)很長的時間,光是一次的手術就讓你另外付出這麼多錢,那麼接下來的人生中,不知道還會遇上幾次的醫療行為,你(或你的小孩)每次可能都要心驚膽跳的希望醫院不要收太多醫藥費,或是每次的醫療都要被迫選擇「最便宜的那種」,這是投保終身醫療時你有想過的問題嗎?
接下來再來看一個幾年前才買的終身醫療,又是怎樣的理賠狀況:
看到這邊的你,這些實際的情況,有跟你對保險的想像一致嗎?我不知道你對保險的期待是什麼,但可以很肯定的是,不會有人買保險是為了「自己生病時還要自掏腰包付很多錢給醫院」。
你所花費的總成本=保險費 醫藥費
=保險費 你自己要付出去的醫藥費
保險費可以算的出來,但你要另外付出去的錢是算不出來的,只看保險費會讓你忽略掉另一個更可怕的花費。
有足夠的理賠金來幫你付醫藥費,這才是真正的有省錢,而不是省小錢卻花了大錢
【迷思三】終身醫療是有用到,保險公司給你錢,沒用到,保險公司還你錢
這是我們在被教育如何賣出終身醫療時,很重要的一句「話術」,乍聽之下真是很美好,似乎買了終身醫療可以穩賺ㄟ,真是好棒棒!
那真相是什麼?
焦點在於給多少,而不是有給就好
思考一下,你的小孩學校畢業之後,開始發求職履歷到處去面試,有天他苦惱的跟你說:
媽媽爸爸,有2家公司都叫我去上班,但我不知道要怎麼選擇,你們可以幫我選嗎?這2家開出來的條件是:
A公司 – 月薪2萬,終身聘,不用擔心被開除,但到老都是這個薪水
B公司 – 月薪6萬,一年一約,可以自由走人換工作
在聽了孩子的苦惱後,請問身為父母的你,是會建議他選A公司還B公司呢?
這要回到問題的本質,薪水是用來做什麼的?薪水是用來養活自己與養活家庭的,無論多寡,至少要達到「能養活自己」這個低標,會有父母覺得終身聘超好,就要小孩去A公司上班,而不在意薪水只有2萬,小孩可能無法養他自己,更別提說日後還要養家(還要養父母)。
保險理賠金也是這樣的概念,有用到保險公司給你錢,這句話乍看沒有問題,但給多少才是核心關鍵,不是嗎?迷思二已經讓你看到了保險公司有給付理賠金,但這樣的理賠金是你可以開心且愉快的收下的嗎?
以為穩贏,沒想到卻是穩輸
沒用到可以還本,這句話本身沒有問題,但需要思考的是「沒用到的機率是高?是低?」
人,是肉做的,吃五穀雜糧,我們一出生,就一直往墳墓的方向奔去,身體只會逐漸老化,更別提現代人一堆文明病(個個高度近視、壓力大睡不著…),這些都在殘害身體,加速器官的衰敗,且更糟糕的是,絕大部分的器官都不太能換。
壽命或許是在延長,但也在拉長生病不健康的時間。(你活著,但活不好)
而買保險本身就是跟保險公司對賭,你賭「你會出事」,這樣你才能從保險公司拿回錢,而保險公司剛好相反,則是要賭「你不會出事」,他就可以只收保費不用理賠給你(或是理賠金永遠只給一咪咪)。
所以,你要「贏」、你要「賺」,就要賭你自己會出事,而不是一直催眠自己「我都不會用到所以要買有終身且還本的才不會虧到」。
你用到的機率是鐵定大於沒用到時,相信你會認同這句話,那又怎麼會去投保一張你穩輸的保單呢?讓自己傻傻繳保費,生病時還因為理賠金太少還得自己掏一堆錢出來付清,這樣是贏在哪裡??
另外,就算你還是要下注「我不會出事」,正確的心態也應該是:
「財務不受傷」才是你買保險的目的,所以當你的終身醫療總是讓你額外付出很多錢時,反而是讓自身財務一直在受傷,這會是你所想要的嗎?總之,要拿回什麼的保險反而不是真正的保險,因為真的發生事情時反而不能拿回什麼,當你把買保險的焦點放在「終身、還本」時,就已經注定你會得到一個完全相反的結果。《延伸閱讀:買保險的動機決定了你可以領到多少理賠金》
我阿公阿嬤都80幾歲才開始生病,沒有終身醫療怎麼有錢付醫藥費,定期的早就都沒有了
這是個邏輯上的錯誤,阿公阿嬤從呼吸的空氣、喝的水、生活上的勞動..等等,都跟我們不一樣,現在人光是每天出車禍的就有數十萬人,還有一堆文明病,我們跟阿公阿嬤的生活條件是截然不同的,怎會以為會跟他們一樣到了80幾歲才生病?
再者,前面已經不斷說明,當理賠金太低是無法讓你依靠的(不用等到你老),要把終身醫療當作老年醫藥費的救星也太不實際了(跟實際狀況會完全脫鉤),總歸一句話,戶頭裡的錢財是你的最大支援,絕不會是終身醫療。
【迷思四】 定期的到老年保費很高會繳不起
螞蟻與蟋蟀是伊索寓言裡一個有名的故事,大意是說,夏天時,蟋蟀正快樂地歡唱,卻見到螞蟻辛苦負重地工作著,不禁笑說,螞蟻先生啊,現在正是大好時光,您為什麼不盡情享受,卻選擇低頭受苦呢?螞蟻聽完回答,蟋蟀先生啊,等到冬天時,您就知道囉!這個故事的悲傷版結局是冬天來到,蟋蟀又餓又凍地在悔恨中死去,而螞蟻在窩中靠著夏天備好的存糧,安然過冬。
這故事應該大家都耳熟能詳,以人的一生來看,邁入老年也算是進入了冬天,這完全不可逆,我們都踩在一個名為時間的輸送帶上面,你什麼都不用做,時間也會默默地把你送到冬天去。
邁入冬天時期的老年,一樣要吃三餐、一樣要繳水電費、一樣會有交際應酬的紅包白包,一樣擔心兒孫是否成材、是否會回來啃老?這些擔憂都仰賴著你的存款來解決,把保險費給抽掉,你依然會有這些的財務憂慮,不是嗎?
老了,該擔心的從不是保險費能不能繳得起,而是你的人生財務成績單是高分過關還是被死當?
高分過關的,你戶頭餘額就是你最有力的保險,真正保障你終身
低分死當的,你會有千百件的事情要煩惱,保險費根本不值一提
保險是一個陪伴品,當你的財務還很脆弱時,需要靠它幫你遮風擋雨,你最需要它的時期是年輕時的打拼期,而非老年時期。
老年只想靠保險這件事,本身就是一件很不保險的事
你現在會擔心,那就行動起來,唯有行動,才能消滅擔憂,而且保費繳不起這件事超好解決的。(來問我)。
怕生病要花錢,那就從現在開始吃對東西、好好運動
怕沒錢繳保費,那就從現在開始認真審視自己的財務
邁入老年,人人都要能當個快樂過冬的螞蟻
【迷思五】終身醫療要給小孩當禮物,他們以後才不會繳不起保費
送禮要送到心坎裡,讓小孩收到時會開心萬分,對你充滿感激,這才有資格較做「禮物」。
小孩大學畢業後,你拿出30萬給他,跟他說這是給他的買車基金,或是他即將完成終身大事之際,你拿出300萬給他,跟他說這是給他的買房頭期款,這是禮物。
你開心,他更開心,這才叫送禮。
你現在買的終身醫療,從迷思一與迷思二就知道「現在就已經不好用了」,20年之後只會更沒有用。
你不會現在還買BBCall,等著小孩長大送給他,跟他說「爸爸媽媽幫你買了這個,這個不用一直繳錢,你不用去買iphone啦,iphone 每年都要繳錢、過幾年又要買新機,用這個BBCall啦,比較省錢」。
你的小孩只會回送你一個白眼 (然後轉身去買iphone)
沒有用處的東西,不是禮物,切記
所謂的禮物,不應該是父母覺得這是禮物它就是禮物,而是要對方(小孩)也覺得這真是個禮物才能成立,畢竟你覺得「很好」,可能是他的「好爛」跟「我不要」。
結語
時間很殘酷,它只會毫不留情的直直往前走,然後跟不上的就會被淘汰,很遺憾的終身醫療就是歸類在淘汰的那群。
絕大多數人對保險最大的不滿就是「理賠金太低」,而偏偏終身醫療就是理賠金太低的罪魁禍首,若還是被終身二字給綁架,那麼後續的紛爭只會不斷發生。
此篇解析了最常見的終身醫療迷思,希望能讓正要買終身醫療的你可以多想想,也分享給周遭還是想買終身醫療的朋友們看,希望你們都可以有全然不同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