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戶自學系列-理賠篇03】有理賠問題,該怎麼發問?
2021 Nov 26 保戶自學系列
當遇到了理賠問題,要找人詢問時,你都會怎麼發問呢?我很常接到來自陌生朋友的理賠諮詢,但是每個人的發問方式卻差異很大,有人的問題問得很清楚,我也能快速的提供看法,但有些人的問法,卻讓我滿頭問號,往往需要花很多時間來進一步的做詢問,還曾遇過他的問法跟實際狀況根本不一樣的情形,若是這種,那麼給出的回答都不會是正確的,也就是說,很可能你問了一堆,我也回答了一堆,最後發現題目跟答案都是錯誤的窘境。
我記得小時候去廟裡拜拜時,我媽都會這樣交代:「要跟神明說你的名字、家裡住哪裡、身分證字號,說完這些之後才能開始說你的所求」。
我都是按照這套SOP來跟神明對話的,長大之後我自己有調整了一下,我把它另外加了2個動作,一個是基本資料要重複講2次、另一個就是慢~慢~講~,會加上這2個是因為我怕神明沒有聽清楚,會弄錯對象、保佑錯人。
小時候曾經質疑過,總想著:「神明應該知道我是誰啊,為什麼還要報基本資料給祂們?難道我不說我是誰,祂們就不會知道了嗎?這樣,祂們也滿掉漆的」,我只能說我小時候滿反骨的(雖然現在也是),大家不要學哦!!
若連跟神明對話都需要先報上基本資料了,那麼,在理賠問題的發問上,是否也需要這樣做呢?但很常在市場實務上看到以下幾種類型的問法:
通靈發問法
「我跌倒了,保險可以賠嗎?」、「牙齒痛去拔牙,可以理賠嗎?」、「客戶要做XXX手術,可以理賠嗎?」
以上問法,若是保戶,一律建議去廟裡博杯問神明(或者要找會通靈的業務朋友),你什麼資訊都沒有提供,我又沒有去學通靈,實在無法回答。
若是業務朋友,且年資在半年以上,這種發問法一律給2種建議:
- 建議轉職,因為這不是理賠問題,是你不適合從事保險業的問題
- 盡速離開原本的單位,因為它沒有提供你成為一個「合格」業務員的養分
請想像一個情境,你肚子痛去看醫生,希望醫生能幫你判斷肚子痛的原因並對症下藥,讓你的肚子痛可以不再痛,但醫生卻一臉茫然的看著你說:「我…我…我也不知道…,我去問別的醫生之後再來回答你」。 試問,你會想給這位醫生看診嗎?? 這是一位合格的醫生嗎??同樣的,這樣的問法不該從保險業務口裡問出來。
保戶朋友們想知道怎麼避開地雷業務員,可延伸閱讀此篇《【保戶自學系列-投保篇03】三大指標挑選對的人,讓你避開衰竭的業務員》
去頭去尾簡化發問法
「XXX是(門診)手術嗎?」、「我看了網路文章,所以XXX是BBB囉?」
以上問法,只能說過度簡化了答案,你以為這是是非題,但偏偏現實生活中每一題都是申論題,就像是「租房子比買房好嗎?」,每個人心中都有他的答案,這答案跟著他的薪資、是單身還是已婚、所在地區、有無富爸爸富媽媽…等等,同一個題目,會有千百種答案,保險理賠問題亦同,都要視個案而有不同的答案。
如果是保戶,這樣的問法倒還可以理解,但若你是保險從業人員,這種問法萬萬母湯,因為這代表了:
A.對問題本身沒有產生問題意識
以「XXX是(門診)手術嗎?」為例,首先最基本的就是要知道什麼是「手術」、每個商品條款中寫的「手術」又長怎樣?你客戶現在想要提出理賠申請的商品又是怎樣的「手術」才能理賠,下一步才是聚焦在客戶本次進行的醫療行為有無在符合理賠範圍內。
若對問題本身沒有以上問題意識(就是對「手術」2字毫無概念),那就會出現這樣的問法,當你自身無法建立起這樣的思考脈絡時,當XXX換成YYY時,你的問題就會換成「YYY是(門診)手術嗎?」,然後沒完沒了~
你永遠都不知道答案,更糟的是也不知道怎麼靠自己找出答案
B.沒有建立自身的思考脈絡,不知道如何拆解問題
這個能力(拆解問題)是可以培養的,或許一般的公司教育訓練沒有教這部分,但它是可以自學的,這可以幫助你在本業的競爭力拉大與同業的差距。這部分可以參考我們不定期舉辦的理賠思維工作坊《【商品可以停售,那你呢?】理賠思維台北場》
很多朋友都會一直上課,但其中有些人就真的只是「愛上課」,但上課並沒有讓他們累積解決問題的能力,遇到問題還是只有一種選擇「問別人/問老師」,反之,有些朋友就很厲害,他們能將上課所學落實在實務上,讓他們能靠自身來解決客戶問到的問題,將花錢上課學習的效率拉到最高。
上課,真正該學的是「老師怎麼思考的」,能拆解老師的思考脈絡,再將之轉化成自己的思考脈絡,碰到問題就擁有拆解問題的能力。
有「前情提要」的合格發問法
「我看了你的文章,我的情況跟你文中寫的一樣,我投保的是A商品,診斷書是寫BBB(附上圖),可是業務卻說這個不會賠(因為不符合CCC),想請教你,是這樣嗎?這個真的不能賠嗎?」
「我本身有投保A家與B家,這胎是第二胎,A家是在生第一胎之前就投保了,B家則是生完第一胎之後才投保的,2胎都是同一家醫院同一個醫生處理的,現在第2胎因為XXX狀況而必須選擇剖腹生產,請問這對於AB這2家的理賠申請會有問題嗎?」
以上,來自於我曾經收到的私訊,身為一個保戶,能這樣有條理的敘述自己的問題(就是明確說出前提提要),並附上相關文件,對於要回答問題的人(我),可以很快速的知道現在發生什麼事了,也能給出「合格的回答」。
當你給的資訊越多,就越能得到真正可以解決你問題的答案。(因為不是每個回答都可以解決問題)
有做功課專業級發問法
「問題請教,XX人壽的AA終身醫療險,條款內的附表三之8 ,是穿刺、切片組織取樣(附上附表三截圖),這樣胃切片、甲狀腺穿刺都可以申請理賠嗎(附上診斷書),因為之前問業務員是說不能申請理賠」。
這也來自於保戶的私訊,這不僅有前情提要,連商品條款都先自己去看過了,然後才把他的疑問給提出來,這種問法別說是保戶了,這本該是業務人員都要能呈現出來的程度(不然你好意思說你在做保險?)
你就應該這樣發問
- 要有禮貌,不要連「你好、請問」這種發語詞都沒有,不回答沒禮貌之人
- 要提供基本資料(你買了什麼險種,能有完整投保明細最好,不然也得知道商品名稱與額度)
- 說明發生什麼事(做了什麼治療/或即將要做什麼 、診斷書寫怎樣、是否有其他資料可提供)
- 目前的進度(還沒送理賠想先問起來放、已經送理賠了但還沒有消息、被口頭拒賠了、手上有拒賠函了)
- 你想知道的點(為什麼不賠、理賠員講的是對的嗎)
- 若是幻想文就不要發問 (還沒送出理賠申請就在幻想理賠會用ABCDEF等理由來拒賠)
結語
從發問的內容可以知道發問者對問題的理解程度,只是,很多時候我都很驚訝發問者的身分,有時問的很有 Sense,但他是保戶,有時,通靈問法的大宗卻來自業務員,這是個不好的現象。
越來越多的保戶開始做功課,因為他們意識到保費要他們繳、理賠也是他們領,自己若不在乎是誰會幫他們在乎呢?與其用「賭」的,來賭說這個業務懂不懂,還不如捲起袖子自己來研究,不然你就得問問自己的賭運好不好了。
買保險從來就不是業務員的事,精確的說法是「買保險從頭到尾都是保戶自己的事」,做決定的都是保戶你啊~~~~
希望這篇能讓大家明瞭到問問題的重要性,至少至少要能走到「有前情提要的發問法」,問問題是為了能獲得解答來解決問題,不是問問題反而製造出更多的問題。